logo

服务热线:400-100-4168  |  中文   EN

关于我们
/
/
/
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
资讯分类

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0-12 14: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

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

【概要描述】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0-12 14:13
  • 访问量:
详情


几千年来维修工作对人类起了很大的作用。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型、精密、高速、连续、结构复杂、电子装置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不断增多,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必将显得更加突出。 
   
1.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 
  
设备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1 事后维修时期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
      
一般适用范围有
     
①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
     
②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
      
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结构渐变复杂,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设备维修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专门人员。 

1.2 预防维修时期它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一种以备维修制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润滑、紧固和调整等,以延缓设备的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②按规定的日程表对设备的运动状态、件能和磨损程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设备定期修理做好物质准备;
      
③有计划有准备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 

计划保修制(又称保养修理制),它是把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结合起来的一种修理以设备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
      
①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状况。按照设备运转小时(产量和里程)等。规定不同的维修保养类别和间隔期;
     
②在保养的基础上制定设备不同的修理类别和修理周期,
     
③当设备运转到规定时限时,不论其技术状态如何,也不考虑生产任务的轻重,都要严格地按要求进行检查、保养和计划修理。 

状态监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防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使用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监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或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类别。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类设备,即值得投入诊断与监测费用的设备,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检修。
       
预防维修的修理类别有:大修、项修、小修。
       
①大修:设备的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全面修理。它要把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用的零、部件,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修复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和性能,达到出厂标准。
       
②项修:设备的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和性能的劣化项目进行针性的局部修理。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和校正坐标,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其工作量视实际情况而定。
       
③小修:设备的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修理。对于实行状态(监测)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日查发现的问题,拆卸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主要是易损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保证设备能运行到下一次小修理。对于实行定期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掌握的磨损复在修理间隔期内失效或将要失效的零件,并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
      
由以上可见,两种预防维修方式的小修工作内容,主要均为更换或确定失效零件的依据不同。显然,状态(监测)维修,因针对性更强。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预修制度,其实质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它是以一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磨擦理论与磨损规律。欧美的预防维修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故障规律,即浴盆曲线。预防维修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技术组织措施,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精度检查,大修,中修,小修。

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局限性在于:
       
①只注重设备的维护修理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管理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相脱节。
       
③只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设备的经济问题和组织管理。
       
④传统设备管理由于受传统的垂直专业职能分工的影响,没有把同设备管理有关的职能加以协调与组织,经常是配合不紧密,步调不一致,从而影响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1.3 设备综合管理时期为了摆脱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实现现代工业生产无事故、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理论。 
  
1.3.1 后勤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典的产品和设备寿命周期基础上,吸取了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可靠性工程及维修性工程等现代理论形成了后勤学(Logistics),定义为“研究资源需求、设备、供应和维修,并以后勤保障、计划作为对象的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活动”,被认为是体现设备周期管理的最为彻底的学科。后勤学者认为,一个系统应包括基本设备和相应的后勤支援两部分。基本设备和后勤支援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必须在集成基础上来发展,建立最优平衡,以生产出一项费用效果良好的产品。 

1.3.2 设备综合工程学1974年,英国工商部给设备综合工程学下的定义是“为了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而把适用于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业务工作加以综合的科学就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其内容涉及到设备、机器、装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以及它们的安装、投产试车、维修、改造和更新,以及有关设计、性能和费用信息方面的反馈”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可归纳成5个方面:
       
①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作为其研究目标;
       
②关于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
       
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④关于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即关于设备一生(方案、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保养、改造和更新等)机能的管理学i⑤关于设计、使用效果、费用信息反馈的管理学。 

1.3.3 全员生产维修1971年日本在学习英美维修理论的基础 上,根据本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将可靠性工程理论和现代管理,技术加以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了全员生产维修,它是全员参加的,以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目标,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
      
①目标是使设备的综合效能最大;
      
②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系统(即管理设备的一生);
      
③包括与设备有关的所有部门,如设备规划、设备使用、维修部门等;
      
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员工的全体人员都参加;
     
⑤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与管理。

TPM、Terotechnology和Logistics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经济的LCC,但他们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分配却是不同的。Logistics的具体目标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制造的产品、系统规划、信息和设备。Terotechnology只针对设备(有效资产),包括设备供应商、工程技术公司和设备用户,而TPM只针对设备用户。设备管理理论体系架构,考察上述不同时期产生的设备管理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和价值工程等学说。 
   
2.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在今天全球经济充满兼并和收购的文化,削减费用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特征。当领导层开始削减费用时,维修部门就被视为一个轻易而隐蔽的目标,使媒体、股东和社会都无法察觉。削减常用备件、延长维护与大修之间的间隔期、外协维修作业、裁减人员等,在短时期内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节省费用,而没有风险。但是削减维修工作要在6个月、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见效。到那个时候,有些力主削减的负责人员可能已经有所变动,或者公司已经被卖掉,或者已经破产。今天一般人难以听到或注意到“维修”这个词,当他们电脑坏了,他们或许设法找人修一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记维修,坏了就直接换新的。尤其是没有受过苦的“90后”,他们已开始拒绝工作,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有“维修”一词。我们国家50,60年代有许多大学艰苦地培养出成千上万受过优良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人才,现在他们早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但是现在一流的学生往往都去学法律、金融管理,对维修工程师和技师的工作嗤之以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维修技术能手的短缺,费用的削减和利润的刺激所引起的不良维修将有所改进。 

 

   
3.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计算机系统和高新技术与维修程序有更直接关系时,它们将更广泛地被用来支持维修工作。维修专业人员将更加有本领和更加重要。在工业领域,维修是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集成体,维修将从一个消费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也就是从一个财务资源的消费者,转变为利润的贡献者。领导层将会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贡献。他们也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这是否应该包括在消费者组织的多广告的世界里?当然,应该包括它。建议新设备设计成带有维修操作系统和已经安装好了的程序。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之间,以及操作与维修之间,他们的费用和责任是完全独立的。设备的买主需要它,或者设备制造者可能成为承包供应和服务合同中的一分子时设备都毫无变化。 
  
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这一全局性的发展,对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现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机构在改革,人员在减少,要求在提高,克服困难与迎接挑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手段,增强自身的管理实力与水平。因此,建立设备集成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相关产品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4001004168 4001004168
服务时间:
9:00 - 18:00

© 1999-2020 广东中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